首页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临时起意 暗卫 越来越奇怪的男主们[快穿] 全职高手 
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txt下载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最新章节

雅与俗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雅与俗

北京人就没有上海人那么匆忙。

北京人,尤其是老北京人,一般地说是比较悠闲的。北京不是工商业城市,没什么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观念,也犯不着节省什么时间。传统北京的主流社会是由达官贵人、公子王孙、文人学士们构成的。他们的生活节奏一言以蔽之曰慢。你想,官员要打官腔,文人要玩深沉,少爷要拔份儿,他们都要摆谱,也都要讲礼数,怎么能快?有点什么事,就屁颠屁颠的,那是“下人”的做派。上流社会是不兴“猴急”的。贵人多忘事,贵人话语迟。上流社会讲究的是处变不惊,见惯不怪,雍容华贵,闲适恬淡,温文尔雅慢条斯理才显得有派头,有城府,有底气,有修养,大将风度。上以风化下。上流社会带了头,弄得一城的人也都不紧不慢,迈着四方步,拎着鸟笼子。就连做生意,也跟钓鱼似的。大家都不着急,大家都不上火,反正大家都有的是时间。

有时间,就能把文章做足。北京人说话,最喜欢掰开了,揉碎了,从里到外又从外到里,不说到山穷水尽不罢休,非把死人给说活了不可。北京人是很能夸大其词的。比如说东西少,就说“还不够塞牙缝儿”;说个子矮,就说“还没三块豆腐高”。你想一块豆腐才多高?个子再矮,也有三十块豆腐高吧?可北京人就敢这么说。

分量上要说够,数量上也要说够。比如说一个人又精又鬼,就说他有“三十六根转轴,七十二个心眼”,够多的吧?因为要把文章做足,所以即便“指桑骂槐”,那“桑树”也不能只有一棵。比如说一个人小气,一般也就说他是“铁公鸡”,北京人却能说出一连串的比喻来:“瓷公鸡,铁仙鹤,玻璃耗子琉璃猫。”这么些宝贝,当然都是“一毛不拔”。又比如说凡事都得付出代价,就说“打耗子也得有块肉皮,逮家雀也得撒把米”;说一个人长得丑,不招人喜欢,就说“猪不嚼,狗不啃,姥姥不疼舅舅不爱”。姥姥舅舅是最疼爱外孙外甥的,猪狗则不怎么挑拣。一个人,如果当真弄得连猪也不嚼,狗也不啃,姥姥也不疼,舅舅也不爱,那可真是没什么指望了。

看来,北京人对待话语,就像广东人对待中央政策,讲究用好用活用够用足。持这种态度的还有成都人。我在《读城记》一书中说过,成都人和北京人,大概是中国最爱说话的两个族群。他们都是一天不说话就没法过日子的“话篓子”。北京人管说话叫“侃”,成都人管说话叫“摆”。北京人“侃大山”,颇有些移山填海的气派;成都人“摆龙门阵”,讲究的是闹热,麻辣,绘声绘色,有滋有味,没完没了,必须极尽铺陈、排比、夸张、联想之能事。成都人说话,也是十分“到位”甚至不怕“过头”的。比方说,红,要说“绯红”;绿,要说“翠绿”;白,要说“雪白”;黑,要说“黢黑”;香,要说“喷香”;臭,要说“滂臭”。总之,是要把文章做足,才觉得过瘾。

所以,成都人也有北京人那种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本事。比方说,弄虚作假,在成都人那里叫“水”;伪劣产品叫“水货”,而一个人说话不算数,或做事不到位,便叫“水得很”。由此及彼,则又有“水客”“水功”“水垮垮”“水漩儿”等说法。再比方说,一件事情没有办成,就叫“黄”或“黄了”,其他地方也这样说。但成都人则进而发展为“黄腔”“黄棒”“黄浑子”“黄苏苏”,甚至还有“黄师傅”和“黄手黄脚”等等。

不过北京话和成都话相比,也仍有雅俗之别。比如公共汽车上挤,成都人会嚷嚷:“挤啥子挤啥子,进火葬场还要排队转轮子的么,瓜不兮兮的,出得倒门出不倒门?”北京人却会说:“别挤了,再挤就成相片啦!”北京人比成都人幽默。

幽默是一种人生状态和人生境界。惟其如此,才能在大俗中见大雅。北京人是从来就不怕“俗”的。即便有“雅”的说法,他们也要换成“俗”的。比如惹是生非,在北京就叫“招猫逗狗儿”;班门弄斧,则叫“圣人门前卖三字经”。你不能不承认这些俚语比成语更有味道。鲁班门前弄斧头固然有点可笑,但要是真有三板斧呢?而最最“小儿科”的三字经居然拿到圣人门前去卖,那就实打实地可笑到家了。更可笑的是“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”,意思是要尊重人,别小看人,不要把人不当人。这就奇怪。要说“别拿吕洞宾不当神仙”还像回事,武大郎算哪路神仙呢?但反过来一想,又觉得特别有道理。你想吧,要是连武大郎都被当成了神仙,还有谁不是神仙?

同样,“八拜都拜了,就差一哆嗦”,就比“事情只差一步,不要功亏一篑”有趣味;“他不把我当干粮,我也不把他当咸菜”,也比“他不尊重我,我也不尊重他”有嚼头。民间话语从来就是最生动、最鲜活的,难的是用其俗而不至于粗俗、庸俗。北京人就能做到这一点。北京是不乏粗鄙粗俗的,比如丫挺、傻逼之类的市骂,母猪胡同、灌肠胡同之类的地名,但并不让人觉得俗气。因为北京是中国最高贵最大气的城市,有一种其他地方没有的贵族精神。正是这种精神,使北京虽有粗俗粗鄙却不至于沉沦。实际上,所谓北京的贵族精神,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、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。它们只可能在北京这个千年古都的特殊环境中熏陶培养出来的。因此,尽管方言俚语都难免“俗”,却惟有北京,能够化臭腐为神奇,用土得掉渣的话说出最具有艺术性的名言来。

喜欢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请大家收藏:(m.bxwx.co)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大话方言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我可以插嘴吗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在人间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