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临时起意 仙逆 暗卫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
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txt下载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最新章节

《易经》与《易传》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《易经》与《易传》

先讲什么是《周易》。

什么是《周易》?我们通常所谓《周易》,其实包括两个部分,一部分叫《易经》,另一部分叫《易传》。请注意,这里的这个“传”字,不念传达的传,要念传记的传。一个《易经》,一个《易传》,合起来,统称《周易》。有人说,《易传》不算,《周易》就是《易经》。这当然也有道理。可惜后世读《周易》,很少有不读《易传》的,还是搁在一起说吧!

那么,《周易》为什么既有“经”又有“传”?这就要搞清楚什么叫“经”,什么叫“传”。经者常也。经,就是“总这样”,叫“经常”;也是“不会变”,叫“恒常”。可见所谓“经”,就是永恒真理,刘勰的《文心雕龙》称之为“恒久之至道”。既然是永恒真理,那就颠扑不破,也就字字珠玑句句有理,刘勰称之为“不刊之鸿教”。这话直译过来,就是“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”,也就是绝对真理。这些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写成书,就叫“经”。或者说,经,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。这是我们古人的观点。

中国古代的“经”有哪些?儒家认为有六部,号称“六经”。其中一部已经失传了,剩下五经——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,也就是《诗经》《书经》《礼经》《易经》《春秋经》。这些经典著作,是不是代表着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,怕是不好说,咱们姑且不论。至少,它们都有两个问题,一是年代久远,二是语焉不详。这两条加起来,就给后人的阅读造成了障碍,造成了困难。比如《易经》的第一句是这样的——

乾。元亨利贞。

请问,你读得懂吗?读不懂吧!

再比方说,《春秋经》的头三句是——

元年春王正月。三月,公及邾仪父盟于蔑。夏五月,郑伯克段于鄢。

咋回事呀?弄得明白吗?不明白吧!

所以,后来大家就都觉得,光有“经”是不行的,还得有“传”。传,就是对“经”的解释、阐释、说明、补充、发挥。比方说《春秋》,原本是鲁国的史书,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。给它做注解、阐释、补充的,就叫做《春秋传》,一共有三部,号称“春秋三传”。其中最有名的,是左丘明的传,简称《左传》。当然,《左传》是不是左丘明写的,还有争论。但可以肯定,《春秋》是既有经,又有传。

同样,《周易》也是有经有传。不过,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,其实相差很大,满不是一回事。怎么不一样?内容不同,成书年代也相差很远。学术界一般认为,《易传》应该是战国末期到秦汉初年的作品。《易经》呢,那就早得很了,大约是在周代的初期,或者是殷周之际。《易传·系辞下》的说法更具体,干脆就说是在周文王的时候。司马迁也说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的著作权,应该属于周文王。不过我觉得,《易经》也未必就是周文王一个人的著作。但要说它的完成“当殷之末世,周之盛德”,则很有可能。这样一来,《易经》的成书年代,就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前后。与《易传》的成书年代,要相差八百年左右。

不过,两书最大的区别,还在内容。简单地说,《易传》是一本哲学书。《易经》呢,则是占卜的书。占卜这种事,很早就有,世界各民族都有。比如西方人,就有占星术嘛!但是中国人也好,西方人也好,周人也好,殷人也好,占卜的方法,各不相同。殷人的方法是什么呢?用甲骨。具体地说,就是把乌龟的壳,或者兽类的骨头拿来,先在上面钻眼,然后放到火里面去烧。烧的时候,这个钻了眼的龟甲或者兽骨,会有裂纹,还会“扑扑扑”地响,所以叫“卜”。占呢?就是察看。看什么呢?看裂纹的走向和形状。然后由巫师来说,哎呀,这个是凶,这个是吉;这个事情可以做,这个事情不能做。然后把这个占卜的结果,用文字刻在这个龟甲或者兽骨的裂纹旁边,这样的文字就叫甲骨文。这是殷人(商人)的方法。

殷人用甲骨,周人用什么?用草,叫做“筮”(读如世)。用来做筮法的草,叫“蓍”(读如诗)。蓍草一共五十根,二十五根长的,二十五根短的。然后呢,随便从当中抽出来一根放在旁边,这叫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”。剩下的四十九根,任意分堆。分下来看,最后是几根长的几根短的,然后根据这个做解释。

这样一说,相信大家都清楚了——殷人用龟甲,周人用蓍草;殷人的方法是卜,周人的方法是筮。但是不管卜也好,筮也好,关键在于怎么解释。上古时候,这个解释权,当然是属于巫师的。问题是,巫师也不能乱解释,不能信口雌黄,得有道理,有依据。这个依据,还得有权威性。怎样才有权威性呢?自然是某种解释或解释方法,屡试不爽。因此,这些解释和解释方法,就得记录在案。所以,据说夏商周三代,便都有卜筮之书。其中,夏代的叫《连山》,商代的叫《归藏》,周代的叫《周易》。这在历史上,就叫“三易”。

当然,这种说法,也未必可靠。因为夏代有没有文字,还很可疑,我们且不去管它!总之,《易经》就是用来算卦的,是卜筮书。《易传》则应该说是哲学书,而且很可能与荀子学派有关。郭沫若先生就有这个主张,李泽厚先生也说《易传》是“整个儒家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”(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)。算卦和哲学,不是一回事吧?所以我们在引述《周易》的时候,要分清楚是经文还是传文。经是经,传是传,不能混为一谈。你可以说《周易》上怎么讲,但不要轻易说引用了《易经》。比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就是《易传》的话。说是《易经》上的,就不太准确,不太严谨。《易经》是占卜之书,怎么会说这个话?

这就有意思了。一本算卦的书怎么就成了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呢?

原来,《周易》是巫术当中有哲学,至少有哲学精神。这种哲学精神,在《易经》那里就有了。或者说得严谨一点,《易经》至少是有哲学意味的。这种哲学意味,后来被发扬光大,就变成了《易传》对《易经》的哲学解释。而且,按照后人的解释,这种哲学意味或者哲学精神,还就体现在“周”和“易”这两个字当中。弄明白这两个字的奥秘,我们也许就能走进《周易》这座“金字塔”。

喜欢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:(m.bxwx.co)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我可以插嘴吗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在人间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