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 >>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庆余年 临时起意 仙逆 暗卫 
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txt下载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最新章节

第一章 生于忧患(1/6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·第一章·

生于忧患

胜利者的惊悚

据说,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。

当然,据说而已,并无证据。

纣是殷商最后一个王,本名辛,在位时号帝辛,纣是周人对他的称呼,意思是“残义损善”。他是被周武王打败后逃进宫里烧死自己的,身边甚至环列着美玉。

没人知道殷纣王当时怎么想,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,并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挂在白旗上。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。失败者就像水里的鱼,即便流泪也没人在意,更不会留下痕迹。 注释标题 以上事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,但司马迁只说殷纣王“登鹿台,衣其宝玉衣,赴火而死”,没说火是谁放的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周书》称:“纣取天智玉琰五,环身以自焚。”

我们只知道,周武王甚至来不及脱下战袍,就借用商人的宗庙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禀告胜利,并同时宣布立即接手政权,俨然以“中国”自居了。 注释标题 夏商周不是三个朝代,而是“中国”的三个代表,详见本中华史第二卷《国家》的阐述。周武王来不及脱下战袍就“格于庙”,见《逸周书·世俘解》。

当然,真正的开国大典,还必须以更盛大更隆重的祭祀仪式在自己的京城举行。那时,他们将在天帝的身边看见早已去世的先祖文王,看见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正以欣慰的眼光,慈爱地看着自己表现出色的子孙。

然而周公却是心头一紧。

周公姓姬名旦,也叫文公或叔旦,是文王的儿子,武王的弟弟,成王的叔叔,因为采邑(封地)在他们民族的发祥地周(今陕西省岐山县),所以叫周公。由于武王在伐纣之后很快就病故,继位的成王年幼,他便成为新政权最重要的领导人,以及周文化和周制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。在这样的仪式上,他诚惶诚恐是可能的,心存敬畏是可能的,庄严肃穆更是可能的,怎么会惊悚呢?莫非看见了什么? 注释标题 周公是否“摄政称王”,学界历来争议很大。有说他摄政称王的,有说他只摄政不称王的,还有说他既没摄政也没称王的。但说他是主要领导人,应无问题。

正是。他看见战败的殷商贵族,看见那些往日不可一世的人上人,正排着队伍毕恭毕敬地鱼贯而入。

一股悲凉之情,在周公心底油然而生。

也许还有酸楚。

是啊!想当年,殷商的祭祀何等气派而奢华。上百头的牛羊,数不清的酒具,琳琅满目的珠宝,还有一个个献祭的活人。作为附庸小国的周,不也得派出代表助祭,规行矩步地行礼如仪,甚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大开杀戒吗?然而现在,这些战败者却只能充当助理,拜祭周人的祖先。

盘龙城建于商中期,是一座以城为中心的商文化遗址群。城内面积约75400平方米,考古发现三处大型宫殿基址。虽非商王宫殿,但其工程做法、城池、殿堂均与中原殷商都城一致,皆为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准。 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,通常有高大的城墙、恢宏的殿堂和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对称布局。这些特点为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城宫殿建筑所继承。

天,真是说变就变!

据周公后来自己说,那一刻,他想了很多。他想,商的祖先,不也光荣伟大吗?商的子孙,不也万万千千吗?然而天命一旦改变,他们就成了这副德行。那么,我们周的子孙,会不会也有一天穿着别人的礼服,戴着别人的礼帽,跟在别人的后面,祭祀别人的祖宗?

完全可能。

周公清楚地记得,武王伐纣,出兵是在正月(子月),胜利是在二月(丑月),实际只用了三十多天。这实在太快了!如果他知道,后来全副现代化武装的美英联军,推翻萨达姆政权尚且用了五十六天,恐怕真会倒吸一口冷气。

想想吧想想。高耸的楼台,为什么说倒就倒?铜铸的江山,为什么不堪一击?历史的悲剧,会不会再次重演?新生的政权,能不能长治久安?

周公忧心忡忡。

没错,皇天上帝的心思,谁也猜不透。他钟爱过夏,眷顾过商,现在又看好周,这可真是“天命无常”。看来,没有哪个民族是天生的上帝选民,也没有哪个君主是铁定的天之骄子。一切都会变化。唯一不变的,是变。

这就万万不可粗心大意,必须以殷商的灭亡为教训,谦虚谨慎,戒骄戒躁,居安思危。显然,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,周人没有骄傲得像得胜的公牛,反倒如同站在了薄冰之上、深渊之前,小心翼翼,战战兢兢。

这是一种忧患意识。

是的,忧患。事后,周公在他创作的赞美诗《大雅·文王》中,曾这样告诫自己的族人和同盟——

殷的贵胄来到了周京,

天的心思可真没有一定。

请把殷商当作明镜,

想想怎样保住天命,

保住万邦的信任。

周人,为什么这样理智冷静?

也许,因为他们是农业民族。

总注:本卷涉及之西周史实,均请参看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、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、翦伯赞《先秦史》、杨宽《西周史》、许倬云《西周史》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我可以插嘴吗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在人间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