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 >>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玉貌绮年 陪读妈妈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
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txt下载 -  易中天中华史·第一部:先秦(套装共6册)最新章节

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(1/5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·第四章·

活着为什么

我的人生与你无关

庄子的太太死了。

朋友死了太太当然要吊唁,因此惠子去看他。

惠子就是惠施。

惠施是宋国人,学派属于名家。他没能留下著作,我们只能到别人的书里去看。不过,作为庄子的朋友和论敌,他在《庄子》一书中总是输家。

有一天,庄子和惠子在桥上休闲。

那时还没有工业污染,河水想必很清澈,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在水里游。于是庄子便说,你看那浪里白条,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,这就是鱼的快乐啊!

惠子说:你又不是鱼,哪里知道鱼的快乐?

庄子说:你也不是我,哪里知道我不知鱼乐?

惠子说:这就对了!我不是你,当然不知道你;你不是鱼,也当然不知道鱼。

庄子说:不对!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。你一开始就问我,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?那我现在就告诉你:我就是在这里,在这桥上和水里知道的! 注释标题 见《庄子·秋水》。

显然,庄子这是诡辩。因为惠子所谓“汝安知鱼乐”,是问“怎么知道”,不是问“从哪知道”。回答“从这里知道”,岂非文不对题?

但庄子的强词夺理,却表明了他的态度。

什么态度?

我的人生与你无关。

是这样吗?

是。

实际上,庄子未必不知道自己是诡辩,也未必真知道鱼是否快乐。他说“鲦(读如条)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”这句话,不过因为当时他自己很快乐。

这就叫“移情”,是一种审美的态度。有此态度,则万物无不有灵,也无不有情,还无不有趣。

这样看,惠子反倒是煞风景的。

所以庄子要强词夺理。他其实也是在表明态度:人活着,要开心。开心就好。为什么开心,别问!

要问,也问你自己。

对!我行我素。

因此,当惠子前来吊丧时,便看见庄子正以一种傲慢的姿势坐在那里,敲打着瓦罐唱歌。

这似乎太不像话。

于是惠子说:人家跟了你一辈子,给你生儿育女,现在不幸去世。你不哭已是不近人情,居然还要唱歌!这不是太过分了吗?

庄子说:不是这样的呀!她刚去世时,我又何尝不悲痛。只是想到一个人的生命,从无到有,又从生到死。这生老病死,不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吗?现在,她安安静静地躺在天地之间,踏踏实实地睡着了,我却在这里鬼哭狼嚎,岂非太不懂得生命的真谛? 注释标题 见《庄子·至乐》。

这可真是看透了死亡。

死亡即大限。看透了死亡,也就看透了人生。

也许,这又是对杨朱的继承。

杨朱说,天下万物虽然生态各异,但终有一死则完全相同。活十年是死,一百年也是死;仁者圣人要死,恶棍傻瓜也要死。活着时是尧舜,死了是腐骨;活着时是桀纣,死了也是腐骨。腐骨跟腐骨,有什么区别? 注释标题 见《列子·杨朱》,下引不注者皆同。

好嘛!死亡面前人人平等。

下面的结论也顺理成章:

既然难免一死,那又何必纠结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想怎么着就怎么着。所以,你死了我可以哭,也可以笑,还可以唱歌。我死了也一样。因为我的人生与你无关,你的人生也只属于你自己。我们各人过好各人的吧!

但,既然终归要死,那又何必活着?

这得想想。

杨朱的回答是:既然有了生命,那就只能活着,还得好好活着。这就叫“且趣当生,奚遑死后”——过好当下每一天,别管死后怎么样。

那么,什么叫好好活着?

或者说,人活着,为什么?人生一场,干什么?

对此,先秦诸子也有不同的态度。这些态度,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。只不过,他们有的是发表宣言说给我们听,有的是身体力行做给我们看。

先看孟子。

要做就做大丈夫

孟子的主张,是要活就活出个样儿来!

什么样儿?

大丈夫。

什么是大丈夫?

万物皆备于我;不怨天,不尤人;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 注释标题 分别见《孟子》之《尽心上》、《公孙丑下》、《滕文公下》。

孟子是大丈夫吗?

是。

有一次,齐宣王派人来说:寡人原本应该去看望先生的。可是寡人感冒了,不能吹风。如果先生肯来,寡人就上朝,不知能让寡人见到先生不?

孟子马上说:不好意思,碰巧臣也不能吹风。

其实孟子没病。

而且,他还原本是准备去见齐宣王的。

那么,孟子为什么要装病?

因为直觉告诉他,齐宣王是“托疾以召”,也就是借口生病来召见他。这当然不行。 注释标题 见朱熹《孟子章句集注·公孙丑章句下》。

对此,孟子曾做出解释。

孟子说,天底下最尊贵的有三样:一是爵位,二是年龄,三是道德。在朝廷,看爵位;在乡里,看年龄;要平治天下,就首先看道德。因此,哪怕贵为国君,也只能登门求教,哪有随随便便把有德之士呼来唤去的道理? 注释标题 见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

所以孟子宁肯装病,也绝不迁就。没错,孟子跟孔子一样,也想游说诸侯。但他同时认为,这就先得不把那些家伙放在眼里,叫“说大人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”。 注释标题 见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我可以插嘴吗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在人间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