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 >> 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庆余年 秦吏 绍宋 晚明 回到明朝当王爷 如意小郎君 在北宋的幸福生活 逍遥小书生 抗战之红警无敌 调教大宋 
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 唐浩明 -  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全文阅读 -  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txt下载 -  曾国藩:(全3册)(平装版)最新章节

第一章进军皖中(4/26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丑道人微微一笑,收起棉垫,慢慢地说:“大爷得的是怔忡之症,乃长期心中有大郁结不解,积压日久而成。”

曾国藩点头称是,甚为佩服道人的一针见血。

“大爷。”丑道人轻轻地叫了一声,使得曾国藩不自觉地挺起腰板,端坐聆听,“《灵枢经》说,五脏已成,神气舍心,魂魄毕具,乃成为人,可见神乃人之君。《素问经》说,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贫道看大爷堂堂仪表,肩可担万民之重任,腹能藏安邦之良策,只可惜精神不振,目光黯淡,蒙眬恍惚,语气低微,此乃失神之状也。贫道为大爷惋惜。”

曾国藩见丑道人谈吐高深,眼力非凡,想此人真非比一般,与之交谈,必定有所收益,遂问:“请问仙师,适才言在下之病,乃郁结不解所致,人为何会有郁结?”

“大爷问得好。”道人莞尔一笑,“凡病之起,多由于郁。郁者,滞而不通之意也。人禀七情,皆足以致郁,喜则气缓,怒则气上,忧则气凝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,行气紊乱,皆致壅滞,足以郁结。”

曾国藩又问:“在下近来常患不寐症,一旦睡着,又怪梦联翩,请问这是何故?”

“此亦七情所伤之故。”丑道人缓缓答道,“情志伤于心则血气暗耗,神不守舍;伤于脾则食纳减少,化源不足,营血亏虚,不能上奉滋养于心,心失所养,以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。各种情志又多耗精血,血不养心,亦多致不寐之症。故《景岳全书》上说:‘凡思虑劳倦,惊恐忧疑,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,总属真阳精血之不足,阴阳不交,而神有不安其室耳。’大爷睡中梦多,总因思虑过多之故;思虑过多则心血亏耗,而神游于外,是以多梦。”

这番话,说得曾国藩连连点头,说:“仙师说得甚是深刻。在下之病,的确乃忧思而致气不活,血不足,心神摇动,精力亏欠。不过,在下年不到五十,尚思做点儿事情,盼望早日根治此病,略展胸中一点儿薄愿。请问仙师,有何药物可治疗?”

丑道人听后,开口笑了起来:“大爷胸襟,贫道亦知。然大爷之病,乃情志不正常而引起,无情之草木,岂能治有情之疾病?”

“难道就不能治吗?”曾国潢忧郁地问。

“可治,可治。”道人严肃地说,“大爷之病,乃情志所致之心病也。岐黄医世人之身病,黄老医世人之心病,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,改行黄老之术,则心可清,气可静,神可守舍,精自内敛,百病消除,万愁尽释。”

丑道人这几句话,真使曾国藩有振聋发聩之感,不觉肃然端坐,病已去了三分。他恭敬道:“愿听仙师言其详。”

“《素问经》上说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。这既是立身之本,亦是处世之方。”丑道人两目炯炯有神地说,“天文地理,自有专著论及,贫道不能详说。这人事之学说,依贫道看来,仅只黄老一家道中要害。故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,历数其他五家之长短,独对道家褒而不贬。此非太史公一人之私好,实为天下之公论也。《道德经》虽只五千言,却揭出人事中极奥极秘之要点,一句‘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’,便揭橥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。可惜世人读《道德经》者多,懂《道德经》者少,以《道德经》处世立身者更少。大爷想必从小便读过此书,谅那时年轻不更世事,不甚了了。请大爷回去后,结合这些年来的人事纠纷,再认真细读十遍,自然世事豁达,病亦随之消除。”

道人不疾不徐、从容平淡的一番话,对于满腹委屈、百思不解的曾国藩来说,犹如一滴清油流进了锈坏多年的锁孔,顿时灵泛起来。他起身打躬道:“谢仙师指点。”

“大爷请坐,如此客气,贫道怎受得了。”道人和蔼地招呼曾国藩坐下,解开床头上的小布包,取出一部蓝布封面的书来,双手递过,“大爷,贫道平生一无所有,只有这本宋刻《道德经》乃先师所珍传。当年先师曾有言,日后遇到有根底之人,可以将此书赠送。今日得遇大爷,亦是贫道三生有幸,愿大爷精读善用,一生成就荣耀、平安泰裕,都在此书之中。”

曾国藩起身接住,丑道人的眼角边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谲笑。

“道长,你再给家兄开个单方吧!”曾国潢见道人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空话,送的是一本《道德经》,而不是医书,心中着急:若这样回去,岂不白来了一趟!

“二爷不必着急。”道人瞟了一眼曾国潢,“我想令兄心中已明白,这部《道德经》便是最好的单方了。虽然如此,贫道还得为大爷开一处方。”

道人磨墨运笔,很快写出一张处方来,交与曾国藩。曾国藩接过处方,问:“弟子还想冒昧请教仙师,眼下天气炎热,万物焦躁,弟子更是五内沸腾,如坐蒸笼,为何今日在仙师处,总觉有凉风吹拂而不热呢?”

“大爷所问,一字可回答。”道人套上笔筒,说,“乃静耳。老子说:‘清静为天下正。’南华真人与老子一样,也主张‘虚静’,认为虚静是人认识上的一种‘大明’,是人的精神与‘天道’合一的境界。水清静尚且明澈,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圣人的心境真是清静啊,如同天地万物的明镜一般!那虚静恬淡、寂寞无为的境界,是天地间的水平标尺,是道德的顶峰。发挥得更详尽:‘水静则明烛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犹明,而况精神?圣人之心静乎,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夫虚静恬淡、寂寞无为者,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。’世间凡夫俗子,为名,为利,为妻室,为子孙,心如何静得下来?外感热浪,内遭心烦,故燥热难耐。大爷或许忧国忧民,畏谗惧讥,或许心有不解之结,肩有未卸之任,也不能静下来,故有如坐蒸笼之感。切脉时,贫道以己心之静感染了大爷,故大爷觉得有凉风吹拂而不热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在人间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