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 >>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庆余年 暗卫 诡秘之主 嫡嫁千金 在人间 长公主 
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 唐浩明 - 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全文阅读 - 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txt下载 - 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:曾国藩(评点插图本)(套装上下册)最新章节

四 王闿运纵谈谋国大计(2/3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曾氏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记:“兵部火票递到恭理丧仪五大臣咨文,大行皇帝颁赏遗念衣物。木箱一个,内冠一顶,系红丝结顶,青狐胲袍一件,表一件,玉扳指一件,中镂空,上刻‘嘉庆御用’四字。木箱外用牛皮包一层,毡包一层,内用毡一层。犹记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十日,在贤良门外颁赏宣宗成皇帝遗念衣物,诸王大臣皆得赏件,余得春绸大衫一件,玉佩一件。当时群臣在桥南叩头谢恩,或言遗念衣物,大内赐出者,太监多以物易之,真御用之物不可多得。此次所赐衣冠殆真为文宗显皇帝御用之件,不似太监所易物。鼎湖龙去,遗剑依然,曷胜感怆!”

台湾天一出版社《王湘绮传记资料》中《记近代大儒与奇士的王壬秋》里说:“当年王壬秋常常以应试或其他事由邀游京都,下榻法源寺,肃顺素钦其才,乃延揽入其幕中,待以上宾之礼,甚至深夜造访,商量机密。王草拟的奏折,极得咸丰帝的叹赏。问何以不令出仕,肃顺乃以‘此人非衣貂不肯出’。帝乃特例为之赏貂。”“曾氏当时举足轻重,清廷的命运,完全掌握在曾的手中。因传王壬秋、胡林翼、彭玉麟都劝其自为。壬秋屡次暗地进言,‘与其出死力替别人争天下,何不自己来创业垂统’?吓得国藩不敢答话,而以指蘸杯中茶汁,连写着不少的‘妄’字。壬秋只好知难而去。”

“正是大人所说的,不能行垂帘听政。”王闿运一副正气凛然的姿态,“纵观史册,凡女主临朝,国必大乱,晚生所忧正在此。”

在这点上,曾国藩与王闿运所见相同,但他不能像王闿运一样,如此毫无顾忌地直言。须知议论的不是前朝往事,而是当今太后,稍一不慎,就可能招致奇祸。他思索良久才说:“肃中堂才干,世上少有,有他和其他七位王公大臣辅佐,哪里还要太后操心。”

“大行皇帝临终前授了两颗印信给两位太后,一颗印曰御赏,送给慈安太后,一颗印曰同道堂,送给慈禧太后。大行皇帝说,今后上谕必须经两位太后审阅,前盖御赏,后盖同道堂,方可发出。”

王闿运这几句话,解开了曾国藩心中的大疙瘩。这些日子发来的上谕,上面都盖有这两个印章,他一直不解这是何故。他暗暗地想:大行皇帝此事办得欠思量,倘若顾命大臣拟的旨与太后意见相左如何办呢?不料,王闿运把他心中的顾虑挑明了:“大人,假使肃中堂办的事与太后完全一致,那就好办,或者太后不管事,只履行钤印手续也好办,但偏偏那慈禧太后也有才干,好师心自用,今后有戏看了。”

曾国藩的心开始紧张起来,自古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,大事必得圣心独裁才是。太后、顾命大臣共同处理政事,的确会增加许多麻烦。皇上一贯英明,为何这事又不英明呢?

“大人,我想总有一天,太后会借她六岁儿子之口,对肃中堂他们下毒手的。”王闿运漫不经心地说。曾国藩的手却突然像被马蜂刺了一下似的抖起来。

“没有这样的事,不要乱说。”话虽严厉,但语气缓和,脸上亦无愠色。

“大人,肃中堂力矫弊政,重用汉人,尤其重用大人和湘军,是我大清兴盛的栋梁。但肃中堂也有致命的弱点,他权欲太重,心胸狭窄,我看他早晚要出事。”

曾国藩不愿意看到肃顺垮台,这对他、对湘军都是不利的。他微笑着对王闿运说:“肃中堂于你有知遇之恩,你应该指点他一下,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帮他的忙。”

“肃中堂这个弱点我说过多次,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。这次我特地从济宁日夜兼程赶到安庆,就是想请大人为国家,为肃中堂,也为湘军办一件事。”王闿运恳切地说。

“我为他办什么事?”曾国藩意识到此事非比一般。

“大人。”王闿运正了正身子,以素日少见的严肃态度端坐在椅子上,托出他一番深思熟虑的计划来,“当今天下形势,处在一触即发之时。肃中堂等辅政八大臣,如同卧危楼,游浪尖,随时都有灭顶之灾。以晚生看来,肃中堂一旦下台,则中国局面将无人可收拾。那时,发捻乱于内,夷人侵于外,我大清两百年江山岌岌可危。大行皇帝辞世以来,朝廷嘉奖之隆,赏赐之厚,宫保为第一人。可见无论是两宫皇太后,还是辅政八大臣,在对宫保的依畀上是一致的。故晚生环顾朝野,今日能救我大清者,唯有宫保一人而已。现在皇太后不甘于览奏钤印之虚位,要垂帘干预国是。御史明奏,太后机心,依晚生之见,均不足以制服肃中堂等。一则祖制重于泰山,二则肃中堂乃大行皇帝托孤大臣,上谕煌煌,阖朝共知。但皇太后会走出一步棋来,这步棋为大行皇帝之失误,而肃中堂又失察,那便是与京师恭王联络,叔嫂合谋,政变于宫闱。”

曾国藩神情肃然起来,他暗自佩服王闿运对局势看得深透,分析得精辟。

“本来,”王闿运换成了平缓的口气,条理井然地说下去,“大行皇帝应该牢记周公辅成王的古训,效法本朝多尔衮辅顺治爷的先例,任命恭王为摄政王,将幼子托付与他,再嘱咐肃中堂尽心协助恭王。这样尽管新主冲龄,政局会确保稳定。大行皇帝已去,自然不能再苛论,当今之计,只有宫保自请入觐,申明祖制,说明不能行两宫垂帘听政的道理,再与肃中堂一起谒见恭王,务请恭王以社稷为重,泯灭前嫌,辅佐新主。这样,上有贤明至亲之摄政王,下有干练威断之肃中堂,外有手握重兵之曾宫保,大清朝廷即使遭遇暴风骤雨之袭击、天崩地裂之灾祸,也可上下同心,朝野协力,共度危难,稳如磐石。如此,大人对国家的贡献,将远胜攻取一城一地,千年青史,将永标大人忠贞为国之赤心!”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在人间 薄荷酒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