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我可以插嘴吗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在人间 庆余年 仙逆 临时起意 越来越奇怪的男主们[快穿] 
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易中天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txt下载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最新章节

民主与宪政(1/3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与共和一样,民主也被看作是一种古老的理想和传统。就中国历史而言,它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的“乡饮酒礼”。所谓“乡饮酒礼”,就是诸侯或卿大夫定期邀请国内贤者、能者、乡老、乡大夫等“社会贤达”举行酒会,在觥筹交错中就军国大事进行政治咨询,实际上是一种“政治协商会议”或“元老会议”。上古尊老(老人多经验)、重贤(贤者多智慧),定期召开这样的会议,并不奇怪,也有效益。在当时,这些与会的“社会贤达”大约也是能够畅所欲言、言无不尽的(后世则逐渐演变为一种纯粹的礼仪),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“原始民主性和人民性”的“城邦民主制政治”(李泽厚《中国古代思想史论》)。

其实,这同视召、周摄政为共和一样,也是以今例古,可以商榷。正如“召周共和”只是共摄不是共和,乡饮酒礼也只是协商而非民主。民主当然包含协商,但协商却并不即等于民主。民主的目的不是要“商量事情”,而是要“进行授权”。也就是说,在民主的体制下,执政者的权力必须由人民(或公民、国民)授予,未经授权的任何政权都是非法的,这就叫“主权在民”。而且,授权一旦变更,执政者就必须交出权力,这就叫“可以让渡”。“主权在民”和“可以让渡”是民主的关键,选举换届即是其具体体现。如果主权不在民,或理论上权力不可以让渡,即非民主。

这又是中国没有的传统。不错,中国古代是有所谓的“民本”思想,但“民本”(国本在民)并不是“民主”(主权在民)。民主分的是“主仆”(人民是国家的主人,官员是人民的公仆),民本分的是“主次”(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)。何况“君轻民贵”也只是理想,不是事实,事实是“君贵民贱”。君至贵,也叫“至尊”(九五之尊);民至贱,也叫“草民”(草芥之民);君为主,叫“君主”;臣为仆,叫“臣仆”。君为父,叫“君父”;臣为子,叫“臣子”。请大家看看,这里面哪有什么“主权在民”?明明是“主权在君”。而所谓“民本”,则不过是以“子民”为执政的“本钱”罢了。或者说,是他们的“载舟之水”而已。

显然,君主不是“人民之子”,而是“天之骄子”;官员也不是“人民公仆”,而是“民之父母”。一个有民本思想的“父母官”所能做到的,也只是“为民做主”(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)。“为民做主”与“为人民服务”完全是两个概念。服务者是“公仆”,做主的却是“主宰”。“为民做主”虽较“荼毒百姓”为好,却仍是“主民”,不是“民主”。

中国历史上既没有“主权在民”的观念,也没有“人民授权”的制度(君权神授的仪式倒是有的)。历代王朝(包括小朝廷)的执政权,没有一个是人民授予的,而是执政者自己巧取豪夺来的。宫廷政变即是巧取,逐鹿中原即是豪夺。巧取者少,豪夺者多,但无一经由民授。当然,一旦获得政权,执政者也会标榜自己的天下得之于民,谓之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。似乎他们的政权虽非民授,却也“顺应民心”,甚至是“人心所向”。按照“天意即民意”的原理,这也无妨看作人民的授权,只不过是“心授”(人心授权)罢了。其实,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,得天下者也未必得民心。比如刘备,据说是得民心的,但又何尝得天下?也就是天下九州有其一而已,还是打出来的。又比如清人刚刚入关时,何尝得过民心(其“剃头令”就不得人心)?却也照样得天下。可见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才是真理,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却值得怀疑(参见常书远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》)。

至于权力可以让渡,则更是匪夷所思。不但帝国的统治者不同意,民国的统治者也不同意。问题还不在于他们愿意不愿意,更在于他们根本就不承认权力的让渡有什么合理性、合法性和可能性。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曾对民主人士沈钧儒说:“我们是拼了命得来的,你们要凭圆桌上的空话说了去,哪有这么便宜的事?”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:权力本非民授,也就不可让渡。你要拿,也得凭本事巧取,或者拼了命豪夺!

政权既非经由民授,则治下之民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民权。没有民权,就谈不上宪政。因为宪政并非简单地就是“立宪执政”,更重要的是“全民约法”。主权不在民,国民无民权,又怎么能立法?岂但无权立法,甚至连国民和公民都不是,是“臣民”。臣民就是“臣服之民”,自然是任由予夺。何况江山是统治者打下来的。按照“打江山,坐江山”的逻辑,当然是由统治者(或曰胜利者)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来治理国家,并制定规则。那么,又有谁愿意在胜利后制定一部宪法,来做自己的“紧箍咒”呢?恐怕没有。所以,历代王朝开国之际虽然都要进行一系列“立法”工作,但那与其说是“立法”,不如说是“制律”。因为那些所谓“法律”都是对付臣民的,不是限制帝王的。专制帝王们对“依法治国”或“依法行政”没有兴趣,他们更信奉的是“口衔天宪”和“朕即国家”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洪荒之功德99999999 我可以插嘴吗 万古神帝 网游之仙朝霸业 铁血战士之最强兵神 都市修真医圣 在第四天灾中幸存 薄荷酒 在人间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大奉打更人 完美世界